
联系我们 / CONTACT


023-53235766
- 手机:15123531777
- 邮箱:772776850@qq.com
- 地址:梁平区双挂街道千明村六组(双桂湖畔)
如今毫不起眼的桐油,为何能成为二战时期重要的战略物资?
作者: 发布日期:2021-09-06
信息摘要:
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物资,实质是由桐树上结的果子压榨而成,它的比重比较轻,方便保存的,而且是不导电的体质,为制造油墨的主要原料之一。桐油在使用中,又被归为生熟两类,虽然为同一产品但却有不同的作用。生桐油被用于医药和化工,比如制造肥皂、农药等等。
关于桐油这种东西,可能现在的年轻人比较陌生。
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物资,实质是由桐树上结的果子压榨而成,它的比重比较轻,方便保存的,而且是不导电的体质,为制造油墨的主要原料之一。桐油在使用中,又被归为生熟两类,虽然为同一产品但却有不同的作用。生桐油被用于医药和化工,比如制造肥皂、农药等等。
而熟桐油有保养机械的作用,可以延长机械使用时间,比如其制造的油漆,那是工业设备的一个须品,没有油漆那些机器用不了多久的。两者都是工业发展,机修设备中,不可替代的东西。当然,其用途不仅仅是工业,因为这种油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严密的漆膜。所以咱们的古人很早就开始用桐油桐油来保护木器、制造油布、油纸等防水材料。
工业革命以后,桐油因为其工业用途,需求量猛增。特别是在战争时期,桐油更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。别的不说,就像坦克、军舰这些武器装备,如果没有油漆保护,那很快用不了多久就得报废。
当时的桐油可说是全世界军工机器的保养剂,因为无论是坦克,军舰,火车、飞机、装甲车还是大炮,机枪乃至手枪等,其防水防锈保养都离不开桐油,因为桐油中桐油酸涂抹到器具上的时候,可以迅速地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,这样就生成了致密的漆膜,就是说很快就能形成保护层,对钢铁等物的防锈和怕水的东西的防水作用很快就能实现。
二战时期,由于很多战争战线过长供给比较麻烦,那么武器弹药就要集中运送到一个地方,然后储存,保养就成了一个大难题,桐油可以很好的减少武器,因为保养不善而损毁的几率。而当时我国是桐油的出产大国,被称为桐油的“故乡”,更是全球的桐油出口国。
在那个清末到民国那个内外交困的时代,桐油为咱们带来了大量的外汇,使得这个风雨飘摇中的国家,在艰难困苦中踽踽独行。
二战爆发之前我国是桐油的主产区,年产量约占全球的90%,在**市场上占有垄断地位,即便是现在,在40多个引种的国家当中,也只有巴拉圭和阿跟廷算是成功了,但质量仍然不如国产的,干燥时间比大约是8分钟对12分钟。而美国和苏联等其他国家干脆就一直没有引种成功,那就只能掏钱购买,1937年民国出口桐油达到10万吨,居所有土特产行首。
特别是在二战前夕,各国疯狂的军备竞赛,把桐油的价值推上了高峰。比如当时的美国,其**850种工业品,都直接依赖桐油进口,需求量达到了数万吨。而这些给当时的国民政府带来了每年近亿元法币的外汇收入。
到了二战时期,桐油更是成为了咱们与盟国联系的一个重要筹码。
1939年的《桐油借款条约》,为中国拿到了美国高达2500万美元的贷款,而我们只需要分5年偿还22万吨桐油即可。
尽管在美国的“强盗风格”下,《桐油借款条约》也充满着大量屈辱性的内容,但意义却**重大,一是在抗战困难的1939年,获得了一笔解燃眉之急的援助,更重要的意义是,这是自1937年抗战爆发后,中国获得的一笔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的“援助”。
换句话说,这笔贷款可是救命钱啊,其为处在危亡之中的中国,带来了大量的战争物资,有力地支持了抗战。
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叫做陈光甫的人。此人在民国时期被海内外誉为“中国的银行家”和“中国的摩根”等称号,1914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,分支机构遍布**,并由此成为上海银行公会会长,一度是上海金融界的行首,也是支持蒋介石的江浙财阀重要人物。早年即为北伐军筹办军饷,1927年出任国民政府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,同时兼任多家银行的董事。
抗战爆发后军费大增,国民政府脆弱的财政能力已近崩溃,严重需要外援,而奉行“孤立主义”的美国对援助中国却不甚热心,陈光甫临危受命,出任战时大本营贸易委员会主任。挂中将军衔,负责与美国谈判借款事宜。经过他和驻美大使胡适的不懈努力,终促成了数额为2500万美元的贷款。
而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什么好抵押的了,连海关税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,于是出口桐油便成为了担保物资,史称中美“桐油借款”,1939年和1940年他又促成了两笔总额为4500万美元的贷款,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当然,不仅仅是出口创汇,对于工业基础较弱的咱们,桐油依然有其特殊的用处,产成“能源替代品”,成为了柴油、煤油等物资的替代品,在抗日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而在抗日战争打成一锅粥,中国东南沿海近乎沦陷,石油等战略物资几乎全被封锁的困境下。
植根西南大后方的桐油产业,却是尽显英雄本色,聪明的中国桐油业者们开动脑筋,竟创造性地从桐油里提炼出“能源替代品”。仅是贵州铜仁一地,每年生产的三千吨桐油里,就可以提炼出两千多吨“替代汽油”“替代柴油”“替代煤油”。抗战相持阶段的多次正面战场大捷,就是靠这些“替代能源”打出来!
当时**流行这样一句话:“一株桐树抵得过一支机关枪, 一个桐果抵得过一颗手榴弹, 一粒桐籽抵得过一发子弹”。”
当然,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科技的进步,桐油逐渐走下了历史舞台。但其历史贡献不可磨灭。
其实历史君小时候见过桐油,那时候每到桐子成熟的季节,家里人都会背上背篓去“打筒子”,然后集市上有专门收桐子的。这个桐子拿去就是榨桐油。那时候我们一放学,就就是找桐子,可以卖钱卖冰棍儿的!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